核心提示:說起火災事故,不少人覺得一定是重大火災才可能造成重大傷亡。然而數據顯示,在2022年1至10月,全國共接報火災70.3萬起,其中居住場所共發生火災24.5萬起,占火災總數的34.9%,造成死亡人數1142人,占火災死亡總人數的73.3%。
說起火災事故,不少人覺得一定是重大火災才可能造成重大傷亡。然而數據顯示,在2022年1至10月,全國共接報火災70.3萬起,其中居住場所共發生火災24.5萬起,占火災總數的34.9%,造成死亡人數1142人,占火災死亡總人數的73.3%。小火亡人為何如此殘酷?究其原因,很多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并未重視“小火”暗藏的殺傷力。在此,天津市消防救援總隊提醒大家,不要忽視身邊的火災隱患,糾正“小火釀不成大禍”的觀念。
什么是“小火亡人”?
小火亡人,顧名思義,就是火災中過火面積小、經濟損失小、受災戶數和人數相對較少,但卻造成了人員死亡的火災事故。調查顯示,眾多“小火亡人”事故現場呈現出一定共性,比如:冬季高發,居民住宅樓和城鄉接合部多發,常發生于夜間,傷亡者多為老人、小孩,常與用火用電不規范有關聯等。這些事故中的傷亡人數不多,事故影響不大、給公眾的痛感不強,但一個慘烈的現實是,這些“小火亡人”事故背后則是一個個家庭的破碎。
“小火亡人”觸目驚心
“小火亡人”,火小事大。一場小火卻奪去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幕幕令人痛心的畫面接連出現,讓我們回溯一下過往案例,再次敲響安全警鐘。
2022年5月29日,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一住宅小區發生火災,事故造成3人死亡,起火原因疑似為電瓶車充電時,引燃裝修材料。
2022年4月16日2時07分,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正定鎮華安東路一居民住宅發生火災,現場起火位置為客廳,起火物為沙發和空調,過火面積約2平方米,此次火災造成4人遇難。
2022年2月8日凌晨1時51分,上海市普陀區一戶居民家中發生火災,造成3人死亡,現場主要燃燒物為屋內家具及棉被等雜物。起火原因初步認定為:住戶將電動自行車鋰離子蓄電池放在臥室內,電池故障引發火災。
2022年1月19日,遼寧大連一高層住宅因10樓住戶點酥油長明燈不慎引發火災,造成2人在室內死亡、2人墜樓死亡。
2022年1月11日,遼寧朝陽一住宅發生火災,造成3人死亡,火災原因是火坑煙道引燃屋內高粱秸稈。
除了今年,往年的小火亡人案例比比皆是,2018年5月20日0時許,湖南洞口縣石江鎮振興社區一民房發生火災?,F場搜救出4名被困者,其中3人無生命體征,1人送醫途中死亡。2018年2月15日9時18分,虹口區汶水東路530號一面館發生燃氣爆燃事故,過火面積10平方米,造成3名店員死亡。事故建筑為一層鋼混結構門面房,總面積30平方米,內部搭建閣樓。2016年1月23日1時02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北二路第九汽車運輸公司家屬院18號樓6單元樓道內發生火災,過火面積2平方米,造成4人死亡。起火原因為樓梯間內存放的電動自行車電氣線路短路,引燃車上的可燃材料導致。2015年6月25日2時45分許,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西關虎屯新區4號樓2單元1層樓梯間發生火災,共造成15人死亡、2人受傷,過火面積4平方米。起火原因為樓梯間用戶接線箱內電氣線路短路,引燃箱內存放的紙張等可燃物。2015年7月11日23時許,湖北省武漢市漢陽紫荊嘉苑小區1棟2單元電纜井發生火災,造成7人死亡、12人受傷,過火面積約1平方米,直接財產損失2.6萬元。起火原因為電纜井內電氣線路接觸不良,產生局部高溫引發線間短路,引燃電纜井內可燃物發生火災。
“小火亡人”事故的發生,暴露出我們對于生活中的消防安全還存在著很多“死角”和“盲區”,探尋悲劇背后的原因,防范于未然,才能避免類似悲劇重演。
“小火亡人”為何頻頻發生
不安全行為導致火災事故的頻發。根據歷年統計數據顯示,不滿14周歲、60歲以上、身患殘疾等弱勢群體是“小火亡人”主要受災人群。這類人員消防安全意識不高,對身邊的火災隱患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火災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消防安全,違規用火用電現象時有發生,例如,部分居民為圖省事私拉電線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將電動自行車推入樓道或室內停放、充電;部分居民在小太陽、電暖器等取暖設備附近堆放衣物、被褥等易燃物;部分居民有不良吸煙習慣,常在床上吸煙或隨意丟棄煙頭;兒童在無人監護下玩火等。另外,有些市民消防安全意識淡泊,缺乏必要的自防自救知識,在火災發生時,因恐懼錯失逃生的最佳時機,或因貪戀錢財物品在逃生后往返火災現場,最終釀成慘劇。從起火原因來看,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的火災占據了“小火亡人”事故較大比例,例如,部分家庭的電器已超出使用年限,線路老化嚴重;個別居民為圖生活方便,私拉亂接線路,這些消防安全的“壞習慣”隨時可能引發火災,導致亡人的悲劇。
不安全狀態致使火災蔓延加速。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庭為圖省事,把陽臺作為雜物間,堆放大量鞋盒、廢舊紙箱、礦泉水瓶以及快遞包裝紙袋,占用樓梯間、過道、管道井甚至消火栓箱作為私人擴展空間,存放大量生活物品。此外,部分群眾為了方便經營管理、節省住宿開支,私搭夾層,將經營區域和住宿區域連通在一起,并未設置相應的防火分隔和獨立的疏散樓梯,且違規使用泡沫夾芯板等材料裝修。易燃可燃物品的堆積加之變更建筑的使用性質,使得場所火災荷載明顯增大,同時也加大了火災的蔓延速度。“小火亡人”火災事故是由小火引起的,如果場所內配置了滅火器、室內消火栓、消防軟管卷盤等設施,在發現初期火情時能進行及時撲救,將會極大地挽回財產損失和減少人員的傷亡數量,從而做到早發現、滅小火、不蔓延。
不確定因素造成救援難度加大。多數“小火亡人”火災發生場所普遍存在道路狹窄、位置偏僻,消防車通道和疏散通道被占用、不暢通,防火間距不足等現象,這些環境風險因素阻礙了消防車快速到達火場,延誤了滅火救援的最佳時機。此外,一些市民不顧消防安全,私搭亂建、違規改建,使建筑物坍塌風險因素明顯增高。有的家庭使用易燃可燃材料進行裝飾、裝修,這些裝修材料在發生火災時很容易產生有毒煙氣,加大救援難度。有的居民在安全出口設置了卷簾門,在外窗上設置了防盜網或鐵柵欄,這些行為影響了人員的逃生與疏散,將給消防救援帶來較大的困難。另外,深夜為“小火亡人”火災的高發時段,在此時段內人員的安全警惕性顯著下降,尤其在深度睡眠階段,人們對火災突發的安全防范能力最為薄弱,即使各種因素引發小火也不容易被發覺到,且周邊鄰居、路人無法及時發現,從而失去報火警的最佳時機。
從你我做起讓“小火亡人”悲劇不再重演
一是安全用火用電。注意家中的用火用電安全,不要私拉亂接電線,不要超負荷用電,及時更換老化電器設備和線路,外出時要關閉電源開關,在家中做飯時,要做到“用火不離人,離人不用火”。
二是杜絕電動車違規停放或充電。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多數是在充電時引起的,居民不要將電動車在建筑的樓梯間、樓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區域違規停放及充電,堅決杜絕“小火亡人”火災事故的發生。
三是杜絕臥床吸煙行為。不臥床吸煙,尤其酒后、睡前、疲倦時不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吸煙。日常生活中,吸煙引起的火災相當嚴重。煙頭表面溫度為200-300℃,中心溫度700-800℃。一支香煙燃燒時約4-15分鐘,一般可燃燒物質燃點大多低于煙的表面溫度,如紙張為130℃,布匹為200℃。另外,煙灰在彈落時有一部分不規則的顆粒,帶有火星也會引起火災,落在干燥疏松的可燃物上,同樣引起火災。
四是請勿堵塞“生命通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發生火災時重要的生命通道,請勿在疏散通道堆放雜物堵塞安全出口,也不要在消防車通道上設置妨礙消防車通行和火災撲救的障礙物。一旦發生火災,不僅影響他人逃生,還容易擴大火勢,后果不堪設想。
五是關愛老人消防安全。關愛鰥寡孤獨、老弱病殘人員,幫助檢查室內火災隱患,尤其對燃氣、電氣、火源及其周邊進行檢查,及時消除隱患,張貼囑咐消防安全注意事項。提醒老人及時清理可燃雜物,不往家中撿拾廢品,不在陽臺、疏散通道內堆放雜物等。
六是提倡家中安裝單點式火災報警器。單點式火災報警器具有技術成熟、安裝方便、維護簡單、成本低廉、效果明顯等特點,發生火情后可及時提醒現場人員迅速報警并疏散逃生,是防范各類居住、養老等場所“小火亡人”事故的有效技術手段。
七是學會成功逃生。家中應配備滅火器、滅火毯、逃生面具、救援繩索等常用工具,全家學習正確逃生方法;熟練掌握濕毛巾、逃生面罩等逃生常識。此外,子女應教給老人一些關于火災的防范和自救知識。最后,請切記,一旦發現火情要立即撥打119火災報警電話。
如遇火災該如何逃生
保持鎮靜不驚慌。在居民樓發生火災之后,樓內的被困人員一定要時刻保持冷靜,不能驚慌失措,不要盲目地選擇不正確的逃生方式。在居民樓發生火災之后,由于火場的溫度較高,產生的濃煙會遮擋住人們的視線,即使被困人員所處熟悉的環境之內,也難以看清門窗位置,所以,在逃生時,居民要冷靜地判斷火情以及周圍環境,之后做出正確的判斷,合理選擇逃生的路線以及逃生的方法。其次,如果進入到陌生的居民樓環境,要留意建筑物的安全出口以及疏散通道等,當火災出現之后可以根據安全指示迅速逃離現場。
明確迅速逃離火災現場的方法。對于居民樓內的居民,在火災嚴重的情況下,應該掌握迅速逃離現場的方法:第一,一定要先觸摸并感知金屬門鎖的溫度,如果把手的溫度正常,并且沒有發現明顯的煙氣進入室內,意味著大火離本樓層有一定的距離,這種情況下,可以先觀察門外的情況,用腳抵住門框,避免開門瞬間受到外部熱氣的傷害。在確定火災沒有對自身造成威脅的情況下,一定要盡快逃離火災現場。第二,在火場逃生的過程中,要避免乘坐電梯。主要是在火災的影響下,電梯可能無法正常運行,而且,整個電梯通道容易形成“煙囪效應”,影響逃生。第三,在火災發生的初期,居民樓內的人員可以用水浸透毛毯、被子等,將其裹在身上,并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彎腰低姿逃離火場。第四,在煙霧較多的情況下,由于樓梯間相對昏暗,人們在逃生時要沿著指示燈的方向逃離火場。第五,在穿越火災區域時,如果發現衣物著火,一定不能驚慌失措,應選擇就地打滾的方式壓滅火苗,避免帶火逃走。
利用空間等待救援。如果在居民樓發生火災之后,高樓室內的人員在觸摸門把手時發現較為燙手,或者煙霧已經進入到門縫之中,室內人員一定不能冒險打開房門,而是要迅速關閉室內的門窗,使用床單、被褥等將門縫堵住,避免空氣對流從而減緩大火蔓延的速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不斷向門窗澆水,降低門窗的溫度,在室內等待救援。應該注意的是,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室內人員一定不能鉆入到衣柜、床底等位置躲避火焰,由于這些環境相對隱蔽,救援人員不易發現,反而會錯過最佳的救援機會。要注意的是,高層居民一定不能選擇跳樓的方法求生。
一根煙究竟有多可怕
在“小火亡人”事故中,吸煙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災原因。一支香煙通常燃燒時間在10分鐘左右,丟棄的煙頭根據它的長短燃燒時間也在1至4分鐘左右。煙頭表面溫度200℃—300℃,燃著的香煙中心溫度可達到700℃—800℃。而大多數可燃物的燃點低于這個溫度,如紙張燃點為130℃,棉花燃點為210℃—255℃,天然橡膠燃點為129℃,木材燃點為250℃—300℃,麥草燃點為200℃,滌綸纖維燃點為390℃。煙頭的中心溫度是以上物質燃點的2倍至5倍。
“吸煙”為何容易引發“小火亡人”
居民家中一般都存有較多可燃易燃物品,比如被褥、沙發、衣物、家具以及裝飾材料等等。一旦發生火災,這些物品會迅速燃燒,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煙氣,極易造成人員中毒死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煙氣具有較高的溫度,人吸進高溫煙氣后,高溫煙氣流經鼻腔、咽喉、氣管進入肺部,會灼傷鼻腔、咽喉、氣管甚至肺部,致使其粘膜組織出現水泡、水腫或充血,影響新鮮空氣的吸入和廢氣的呼出,致使肺部通氣不足,導致人員短時間內窒息死亡。
生活中,有些居民喜歡在睡前或飲酒后躺在床上、沙發上吸煙,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在吸煙時入睡。一旦此時煙頭和火星掉到可燃物上引發火災,熟睡狀態中的人行為反應能力是相對較弱,后果不堪設想。
如何預防吸煙引發的“小火亡人”
據統計,“小火亡人”事故占到全國近年來亡人火災總起數近7成。“小火亡人”不再是一家一戶之殤,已成為全社會之痛。
天津市消防救援總隊提醒您:一定要杜絕床上吸煙行為,更要特別提醒愛抽煙的老人堅決不能臥床吸煙,杜絕人為原因帶來的火患危害。
對于身患疾病、行動不便的老人,最好配備能及時同家人聯系的手機,并且提醒老人在發生火災時千萬不要驚慌,要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并和子女取得聯系。如果火勢過大,自己已不能撲救,切勿貪戀財物,應盡快逃離火場。
特別是對單獨居住的老人家庭,子女也要經常為父母檢查家中電氣設備線路是否老化,樓道口、陽臺處是否堆放易燃雜物,清理家中的多余物品,特別是易燃可燃物。
電動車之火燒不起
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三輪車等電動車以其經濟、便捷等特點,逐步成為群眾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保有量迅猛增長。但隨之而來的電動車充電、存放等安全問題成為了困擾居民社區的一大消防安全難題。近年來,全國由于電動車引起的火災事故屢見不鮮,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2022年6月,湖南長沙的黃某剛為圖一時方便將違規改裝的電動車鋰電池,帶入自家住房內充電。然而,當他還在睡夢中時,正在充電的鋰電池發生故障著起火來,引燃周邊家具等諸多可燃物。此次火災除了造成黃某剛自家住房整體被燒毀外,樓上樓下住戶家中均有不同程度受損。2021年9月20日0時30分許,家住北京市通州區某小區的張慶寶在屋內南側陽臺給蓄電池充電,3時許,蓄電池發生爆炸引發火災,致使居住在樓上的李某某等5人被燒死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張慶寶以失火罪判處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2018年5月21日18時許,安徽明光市居民紀某某從其17樓父母家廚房窗戶垂放電線至一樓給自己的電動車充電,進而引發火災,致3死6傷。車主紀某某因犯失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
電動車起火奪命僅需100秒
燃燒溫度高。消防救援部門曾做過實驗,把一臺鋰電池的電動車點燃,模擬自燃過程。經過測驗,燃燒中的電動車在室外的燃燒溫度最高可到達604℃,在室內可達到1200℃。如果人體一旦碰到這些火苗的話,輕則燒傷,重則喪命。
蔓延速度快。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車身大多采用塑料、橡膠等易燃材料制成。實驗表明,電動車線路一旦發生短路,在大約2分鐘內就會引燃其他部位,3分鐘內電動車就會被大火包裹。
電動車違規充電 小心惹“火”上身
電動車頻頻“惹火”究其原因便是部分市民為圖省事,將電動自行車在室內或樓內停放充電,殊不知電動自行車電池內部一旦發生短路,電池會在短時間內發生爆燃,從而引燃周圍可燃物造成火災事故的發生。
有數據顯示,有80%的電動車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的。而電動車火災致人員傷亡的,90%是因將其置于門廳或過道以及樓梯間等部位,人員在逃生時因吸入大量有毒煙氣而導致傷亡。電動車停放在樓道,一旦著火,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極易造成人員傷亡。所以電動自行車應停放在安全地點,一定不要在樓內或室內停放、充電。
“生命通道”勿堵塞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也成為了“城市通病”。2016年11月26日,湖南長沙市一居民住宅突發火災,消防車行進在距離小區幾百米時被違規停放的機動車擋住了去路,消防救援人員只能采取遠距離鋪設水帶,進入起火住宅撲救。由于延誤了最佳時機,兩名被困人員不幸遇難。2019年3月27日,福建廈門一居民樓樓頂發生火災,消防救援人員接警后迅速趕赴現場。在離起火居民樓200多米的路口處,消防車被停放的大量私家車擋住去路,消防救援人員也只得遠距離鋪設水帶作戰,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2019年5月5日,江蘇揚州一居民樓發生火災,消防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卻因違規停放在消防車道上的私家車兩次前行受阻,導致錯失最佳救援時間,使居民損失加重。
一個個血的教訓擺在眼前,消防通道是“生命通道”,守護刻不容緩?!吨腥A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第六十條規定:占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妨礙消防車通行的,對單位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強制執行,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對占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妨礙消防車通行的個人,處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在一次消防通道堵塞危害性對比測試中,248米的道路,在私家車、自行車、垃圾桶、電線等阻礙下,從消防員駕車駛入至滅火完成,共用時7分53秒,而沒有阻礙時,僅用時1分44秒,前后相差6分多鐘。值得一提的是,3至5分鐘,是火災發生后的黃金救援時間??煲环忠幻?,就能避免更多損失,挽救更多生命,消防通道能夠使消防車順利抵達現場,快速疏散轉移被困群眾、實施救援,是搶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減少事故損失的重要保障。
責任編輯: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津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中津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