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時尚頻道 親子育兒 正文

    評論:關注女孩摔嬰 不妨剔除"獵奇心態"

    字號: 2013-12-14 10:32 作者:朱昌俊

    核心提示:十歲小女孩究竟為什么對一個并不熟悉的男童施暴,人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面對一件發生在兩個孩子之間的離奇事件,施暴方的初衷在案件一開始就成為輿論的最大關切,這種心理是很容易理解的。就目前事件的發展態勢來看,有兩點必須明確:女孩父親有義務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并讓孩子接受司法機關的心理評估;

    近日,重慶長壽區一 10歲女童摔打嬰兒事件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十歲小女孩究竟為什么對一個并不熟悉的男童施暴,人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女孩父親日前接受采訪時說,事發前并未發現孩子有任何異常,事后稍微有一點異常的是,孩子并未有其想象中的很忐忑等劇烈的情緒波動,反而表現得很平靜。(12月12日《京華時報》)

    面對一件發生在兩個孩子之間的離奇事件,施暴方的初衷在案件一開始就成為輿論的最大關切,這種心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且不說,獵奇心理,是人性使然。找出施暴的真正動機,既是為了挽救孩子自己,也是對社會負責,更是一種反面提醒。但是,在權威的心理評估和司法機關的調查出來前,輿論過多的追問究竟為何,對目前的當事雙方來說,都未必有好處。甚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假如在目前的調查和心理檢測條件下,孩子的施暴動機不能被科學解釋,我們又該怎樣面對?

    客觀而言,事發后女孩父親,一方面將孩子置于保護狀態,一方面賣車、賣房籌款,并承認“養不教父之過”,希望對方通過司法渠道解決此事的做法,并非不可接受。只不過,因為事關社會教育問題和女孩的未來,除了孩子父親應該承擔教育責任和民事責任,女孩的下一步教育和心理干預問題也是不可回避的。追蹤事件的具體真相,并對女孩作出心理評估,以決定該對女孩作出何種心理干預和教育,不能缺席。

    就目前事件的發展態勢來看,有兩點必須明確:女孩父親有義務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并讓孩子接受司法機關的心理評估;對于輿論而言,則不妨剔除單純的獵奇心態,冷靜等待:正因為這起案件背后,存在著太多的匪夷所思之處,我們更需要多一點耐心。

    畢竟,此事最佳的結局當是涉事的兩個孩子都能從此擁有或復有健康的人生,而整個社會也借此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收獲更多的反思力量。

    Tags:女孩父親 施暴 教育問題 獵奇 種心理

    責任編輯: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已有0人參與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快速登錄
    ?

    今日熱點

    本周排行

    焦點圖片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